• CCTV证券网
  • CCTV 证券资讯频道唯一官方网站

关于美食的冀望——潘家包子

  • 浏览量:
  • 来源:《对话星品牌》栏目组
  • 发布时间:2016-12-30 14:30:57

  ——《对话星品牌》专访山西麦胜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豫晋

  包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距今已有约1800多年历史,关于包子的起源还有个故事。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从此,在民间即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诸葛亮创始的馒头,毕竟里面加上了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于是,后人便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出现了白馒头。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燕翼诒谋录》:“仁宗诞日,赐羣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即馒头别名,馒头之有馅者,北人谓之包子”。

  坐落于山西太原的“潘先生”潘家包子,始创于1933年,至今已走过八十多年的历史。“吃包子找老潘”这句在八十多年前流传于乡邻间的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话,就是潘家包子在初创期最好的代言词。1992年,潘家包子在第二代传人潘志昇的带领下,进驻龙城,在新的地域又焕发了生机。1996年潘豫晋和其姐姐潘豫闽接手潘家包子,正式成为潘家包子第三代传人。”创业难,守业更不易”,继承祖业的潘豫晋倍感压力。

  节目录制前我问过她关于潘家包子如何创新。她很实在,说潘家包子如何走下去,适应新的时代也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实际上潘家包子从1992年再次起航时就已经在改变。1992年到1996年,在父亲潘志昇经营的时候,潘家包子规模小,主要是包子铺的经营方式;1996年到2006年,随着潘家包子日益壮大,由传统的包子铺转变为酒楼式、大包房经营,菜品丰富,但忽略了包子;第三阶段2006年至今,潘家包子采取快餐式的经营方式,以包子为主,简化菜品,回归包子的本源。

  包子伴随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化到今天已色彩缤纷,种类数不胜数,也打上了鲜明的地域特征。以口味为例,我国北方以咸口为主,南方则多以糖为馅儿料。如同南北方人的性格差别一样,北方的包子“大气”、“粗犷”,单从个头上都可以看出来,而南方的包子大多小巧玲珑,无论是外形还是馅心都非常精致。

  包子是发酵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包子搭配的菜品也有讲究,一般人以为咸菜或者炝拌菜就可以。但咸菜和炝拌菜是远远不够的。多年的从业经验让潘豫晋意识到这一点,什么样的菜品能和包子的营养价值相匹配呢?潘家包子便着手相应菜品的探索开发。最终,潘家包子选择蒸菜作为包子的配置菜品。蒸菜远离油腻,既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最大程度上避免菜品营养元素的流失,又能调养胃肠,保健防疫。

  节目录制当天我问过潘豫晋,她做包子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她的回答让我有些许意外。她说她一直不能理解包子的地位,健康、营养又富有历史感的包子始终被认为是街边小吃,难登大雅之堂,她希望包子能成为一种美食,而不简简单单是小吃,她想让包子变得有档次,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包子。在她看来,包子是一种传统美食,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做包子是一种继承,也是一种发展,把包子做成美食,更是她对于包子的冀望。

  一个小面团,揉揉搓搓之后放上馅料,包住了美味,更包住了情感。包子在她手里是优雅的,也是厚重的,承载了传统文化,也寄予了潘家包子的梦想。

免责
声明
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以及本频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我们证实。本站以及本频道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以及本频道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切勿轻信投资承诺。如若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拨打电话15901310729,本站将及时处理。

  • 扫描服务号二维码加关注

  • 扫描订阅号二维码加关注

意见反馈

  • 手机号码:
  • 电子邮箱: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