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联盟

广告

首页 > 新闻中心

智能便利店:究竟是新风口还是假把式?

07月21日 15:54

  近期,以“无人值守便利店”为代表的智能便利店成为创投圈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实践当中,“无人值守便利店”的落地却显得与“风口”这一身份不太相称。缤果盒子不敌高温关闭、亚马逊的Amazon Go至今没有大面积铺开,其他各家的产品更是至今只有数个零星的营业点。

  近期,一笔资金投向了兼具硬件思维和零售体验的“有人智能便利店”,将风口推向了下一竞争阶段。

  7月18日,小麦公社旗下“小麦便利店”宣布获得1.25亿元人民币的首轮融资,由洪泰基金、晨山资本联合投资。据悉,这是继斑马资本投资便利蜂之后,便利店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小麦公社副总裁全斌表示,这轮融资将用于供应链建设、产品迭代升级、自有系统研发升级等环节。

  据介绍,小麦便利店面积约20平方米,该方案在户外及建筑内均可放置,可移动、可拼装、灵活部署,可以实现4小时建店、一日开业;此外,其还通过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等技术支持可无人值守模式。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完整的购物流程是:注册会员——人脸识别或扫码进门(身份识别)——微信扫码自购——结算支付离开。

  对于智能便利店为何会受到关注,全斌认为,传统便利店在发展过程中,地租和人工是当中最大的两个成本,而且一直高居不下。因此,大家都在寻求用技术手段去降低成本。从现在市面上已有的智能便利店来看,在形态上都显得更加小微和精致,通过占地更小、更灵活的建造方式以及技术手段,去解决地租和人工的问题。而与“无人值守便利店”相比,小麦便利店仍然保留了一点“人工”的色彩。

  全斌表示,小麦便利店依据动态购物行为数据分析、用户调研和多年经验的便利店运营团队支持,进行更准确的选品和精确订货,从而让一个员工在店内就能够实现原来所有的功能。除了收银之外,商店的进货盘货、卫生清洁等方面还是需要人类来执行;不过不同的是,现在店面可以24小时开张,人不需要24小时守在店内,运营成本要远低于普通便利店。

  在控制盗窃率上,小麦便利店采取了半管理半技术的手段。全斌表示,小麦便利店日常有人值守,所以比无人值守便利店面临的风险要低。在选址方面,小麦便利店目前多设于封闭社区内,其消费群体比较固定,购物是刚性需求,商品多为小额资金的食品或日常必需品,偷窃行为获利低。在技术层面,小麦便利店通过智能身份识别掌握会员信息,也可以通过远程摄像头监控等方式,及时发现偷窃行为。通过测试,小麦便利店整体盘亏是千分之三,低于传统便利店千分之五的平均水平。

  不难发现,在所有智能便利店现身媒体报道的踪影当中,都声称自己解决了传统零售两个最大成本——人工和房屋,但除此之外呢?

  在谈到投资小麦便利店的逻辑时,洪泰基金管理合伙人彭创表示,从供给端来说,如今各垂直领域技术发展都趋于成熟,人脸识别、语音、线下支付等等,所有垂直类型的技术解决方案都比较成熟,只需要一个技术整合者来整合所有垂类型的技术应用,就有机会能形成比较好的商业化落地的创新模式。

  但是,彭创指出,在智能便利店这个业态里面,“无人”并不是核心目的,只需要能够支持可无人值守模式,并对常规服务进行补充,因为无论是什么技术都无法改变商业的本质。对于零售来说,无论前端多么智能,目前最主要解决的是前端展示的问题,但无法解决选品、品控管理、供应链物流等等,而这些问题对于零售来说尤为重要。后端做好品质,前端做好服务才是发展的核心要点,这一定是一个沉下心来做长线的团队能够做的事情,而不是单纯追求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团队就能做好的事情。

  有业内人士指出,无人便利店首先是便利店,必须满足高频发生的基础民生需求。无人店开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现有人工智能系统,被人称作是“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而且在机器识别产品的时候,存在一定差错率,此时也需要人工干预。

  无论是亚马逊还是阿里巴巴,他们布局无人店的出发点其实并不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用户体验,节省排队时间,让大家更方便地购物。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初期用过渡的方法快速占领市场还是最为稳妥的办法,既能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又能解决技术尚未落地时的诸多难题,一味追求无人只能是不停地栽跟头,而且最后能不能飞起来还是个未知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