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联盟

广告

首页 > 新闻中心

禁止学前教育?半日制授课?真实的德国教育是这样

06月13日 13:55

  提起德国教育你会想起什么?上世纪获得诺贝尔最多的国家?“放养式”的幼儿园?“再富也要穷孩子”的育儿观念?还是德国教育的早期分流……其实,在诸多媒体报道中存在有很多关于德国教育的误区,不允许对儿童进行学前教育、没有补课、放养式教育……德国教育看起来就像是孩子们的“理想国”,但真实的德国教育是这样的吗?

  

  在搜狐教育·智见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掷地有声》名家沙龙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孙进介绍了德国教育中一些常见的误区以及值得我们借鉴的优点,通过本文您将get到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1、德国小学为何由“半日教学”模式变为“全日制”教学?

  2、德国的“全日制”教学又是什么样的?

  3、德国的高考制度是怎样的?

  4、德国的家庭有没有课外补习?

  5、德国真的通过法律禁止学前教育?

  ……

  下面,搜狐教育·智见带你一起了解真实的德国教育。

  从半日制授课模式向全日制转变

  从传统来看,德国的中小学确实是半日制,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入全日制式的授课模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改变?这可能跟PISA测试有关。PISA测试从2000年开始引入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深刻变革,对于德国来说反应尤为强烈,德国中小学授课模式半日制改全日制,也跟PISA的成绩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在此之前,德国人一直对自己的教育比较满意,结果2000年的PISA调查显示,德国15岁中学生的调查结果处于中等水平以下,这引起各界普遍关注。此后,德国基础教育开始转型,采取了非常多的改革,包括引入了国家教育标准,制定教师教育标准,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等。

  具体来看,德国的全日制学校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型:

  第一类,约束性的全日制学校。学校在下午提供活动的场地,所有的学生必须在下午参加课程,当然孩子们下午在学校并不是上课,而是一些课外活动,包括作业的补习。第二类,非约束性,学生可以自由的组合。第三类,介于约束性与非约束性之间。

  

  德国小学的全日制是不是要应试?

  此外,德国的全日制学校的概念也和我们理解的不同,在德国学校只要每星期有三天下午提供一些活动安排,就叫做全日制学校。在德国传统的家庭中,女性会带着孩子参加足球、网球、游泳等各种俱乐部,孩子的教育一半交给学校,一半交给家庭。

  因此带来的问题是中上层阶层下午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提供非常丰富的活动,那么下层民众,他没有这个条件,孩子只能在家里看看足球、看看电视,所以进行全日制学校改革其实也是为了消除所谓出身对教育成绩的影响。德国的小学教育,不是传递知识,而是锻炼学生的社会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遵守规则啊,都是这些方面的,它不传授知识。而全日制学校的引入,让很多女性可以兼顾自己的工作。

  同时,针对改革中、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跟他的社会出身有关系,也就是说,教授和官员的孩子成绩远比中下层孩子的成绩要好。所以德国教育开始大力扶植弱势的学生,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德国学生的学业水平在过去几年一直在跳跃式的增长,在PISA测试中已经进入前1/3的范畴。

  德国禁止学前教育?怎么可能!

  德国禁止学前教育完全是一个错误的误读,传播谣言的人可能不是特别了解德国的历史。德国宪法里面确实有一条是禁止先修学校,但是先修学校指的是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一种贵族学校,而不是现在所说的学前班,有人将先修学校翻译成学前班,结果造成了广泛的误解。但是德国的小学确实不是传递知识的。

  在德国教育中,绝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在班级中的排名,因为学校没有排名。所以德国的每个孩子都很自信,足球踢得好、篮球打得好、乒乓球打的好、游泳好、善于使用电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在国内的小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固定的学习班,每个孩子一个课桌,在课堂上背英语字母,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和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在于:我们认为知识很重要,但是在西方观念认为,不是知识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评价知识、利用知识得出结论的能力。所以德国教育从小培养学习兴趣、科学探究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孩子们的压力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

  

  德国高考怎么考?

  德国的高考在招生时并不是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而是资格申请,德国学生只要通过了中学毕业考试,拿到中学毕业证书就可以申请大学了。但是这种资格也被分成不同类别,其中有一个类别是只要获得这个资格,那你就可以在德国所有的大学,学习所有的专业,当然也没有时间限制。另一方面,德国的高考招生非常的开放,对有特殊才能的或者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生也非常青睐,除了高中学业成绩和高中毕业成绩外,学生的领导才能、外语水平、打工经验、社区服务的经历、荣誉奖状、专长(如音乐、艺术、体育)等都是校方录取时考虑的因素。

  所以为什么德国的孩子在下午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校外活动中提升社会交往、交流沟通、协调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但是德国高考实行资格申请制度的前提是德国的大学相对均衡、分散,这种情况下,他可以使用,当学生在哪儿上学不再成为制约自己发展因素的时候,择校就不是问题了。但是在国内,所有人都用同一个标杆来衡量成功,为什么考上北大清华就是成功,考上蓝翔技校就不是成功?这样的思维观念是有问题的,这样的观念和有等级性的教育体系急需改变。

  德国的家庭有没有课外补习?

  德国的家庭也会有课外补习,但是非常少。首先参加补习的人数是非常少的,其次参加补习的学生以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为主。德国的教育是一种达标的文化,相比之下,国内的高考培养的学生很多都是孤军作战,没有学会团队合作的方式,是相互竞争的价值观,而不是达标文化。但是随着现代化的推进、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更加提倡共享、共赢、互惠,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懂得合作、善于沟通人。

  

  德国的教育虽然倍受批评,但是其实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德国教育的早期分流,在中小学的时候,就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型。有的学生就善于抽象思维,有的学生就善于动手操作,早期分流就是给学生提供合适自己发展的方式。 那些善于抽象思考的学生,将来可以进入大学;而那些喜欢动手的人将来接受职业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准确的定位,可以得到满意的充实的人生。

  争议在于很多人质疑小学四年级分流是不是太早了?所以现在又将分流的门槛推迟两年。德国的分流制度是建立在贯通性的体系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选择之后还可以回去,上下游、向上游的流动都是贯通的。

  此外,德国的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也很不一样,私立学校之所以成立,前提条件就是提供一种替代性教育,它的教育方法必然是不同的。德国的公立小学大概跟中国的学校差不多,有黑板、讲台、课桌,规模比较小,一个班大概20几个人,学生自己布置教室,布置得非常鲜艳,这是公立小学。

  我到了一所私立小学后,没看到讲台、课桌,甚至一个封闭式的空间我都没看到。学校不分班,而是采用个体化教学,一个老师带着学生学习,每个学生自己设立课程,到星期结束的时候,自己检验是否达到目的。学校被分成几个功能角,例如物理、语文、数学,还有其它社会综合知识。在学校里,学生自己规划、自己考核、跟老师协商、相互合作完成项目。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从小就学会自己定位、自己考核、自我管理,同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孩子会成为一个自由的幸福的人。

  在德国的幼儿园日常就是“玩”,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到了小学则注重保持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压力从小学到博士逐渐的增长。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