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联盟

广告

首页 > 新闻中心

为何看过这么多排行榜,却仍搞不懂一所大学的地位

06月13日 13:53

  2018 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一发,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各种机构、各个大学出的排行榜让人眼花缭乱,有些大学在这个榜单排名靠前,但在那个榜单却寻不见踪影。那这所大学到底水平是高是低?

  文 | 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大学的评估归根结底是人的评价,是主观的。大家为何特别热衷于看榜?是因为它能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大学教育质量,这是其他评估体系所不具备的。大学排名对大学影响很大,大学排名会影响大学获得资源的能力,影响大学的品牌,影响大学的地位,大学排名实际上是利用大数据对大学质量的一种评估。只有做出一份“有质量”的榜单,才能使排行榜不流于一时的热闹,对社会群体更具参考价值。

  大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分为两块,一块是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一块是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大学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又分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评估,二是社会评估,比如大学排名。在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大学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很难建立,因为我们没有建立它的动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大学排行榜对大学的影响

  我们在讨论大学排行的时候有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大学的地位。实际上办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追求大学的地位。大学的地位与大学的实际办学质量有没有关系?

  我认为它们是一种松散耦合的关系,即说它们没有关系,它们又有关系;说它们有关系,它们又没有很强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叫作松散耦合。为了支撑这个观点,我介绍一个“大学地位模型”,它由三点构成:第一,我们都知道大学的办学质量是不可观察的,也就是说大学的办学质量如何,我们很难准确测量,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第二,大学地位是办学质量的信号,也就是说,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是根据大学地位来判断大学质量的。大学的地位越高,它的质量就越高,大学的地位越低,质量就越低,老百姓就是这样认为的。第三,为了提高大学的地位,第三方的评价对大学地位有强烈影响,如果第三方说某所大学办得比较好,这会对消费者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大学品牌是质量和地位的中间变量。前文说了,大学的办学质量实际上是不可观察的,很难测量。因此,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往往根据学校的品牌,即人们对特定学校的看法来判断学校的质量。大学的地位实际上就是在社会公众的观念中,一所大学相当于其竞争对手的位置,这种位置源于可感知的东西,即信号。

  因此大学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注重品牌建设。大学的品牌与大学的排名存在很高的相关性。要提升一所大学的品牌,要特别关注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大学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一般来说,与政府的关系越密切,越能增加大学的声誉和品牌形象。比如,我们国家通过“211”工程、“985”工程、高职示范校和骨干校,以及现在的“双一流”建设,把一部分学校纳入政府认可的范围内,有限配置办学资源。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大学的一种排名。实际上,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大学地位存在三六九等。另一个维度,就是大学为了提升自身的品牌,必须处理与社会的关系。在与社会的关系处理中,如果一所大学在第三方的评估中表现卓越就会显著影响声誉,大学排名结果将成为质量的指示器,极大地影响消费者的判断,从而影响大学资源配置。我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两个维度不但对公办大学很重要,对民办大学也很重要。我们的民办学校如果跟政府的关系很密切,也会显著增强大学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在人类社会中有一种效应叫马太效应,就是得到资源多的个人或组织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得到资源少的个人或组织获得的资源会更少。这种现象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同样存在。高等教育中的马太效应是指,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都是金字塔结构,有地位高的学校,有地位低的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高地位的大学获得的承认和报酬更高,因为消费者会预期高地位的大学具有更出众的质量,而低地位大学的质量正好相反。这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马太效应。

  要利用好马太效应,每个学校必须重视大学的品牌建设。大学的品牌或者说大学的地位是一种战略资源,因为它直接影响大学获得资源的能力。一所大学能够获得资源的多少取决于它在高等教育金字塔中的地位高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在市场上的成功是它独特身份的一个函数。而在其中大学排名构成一个切实的信号,通过这个信号消费者能够对大学进行比较,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实施品牌战略,我认为大学办学要坚持三个面向:

  一是面向政府。因为目前大学的资源配置还是由政府主导,在未来的几十年,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是不会改变的,对公办大学来说,未来学校的第一大经费来源一定还是政府拨款。因此我们的品牌建设首先要面向政府,不放过任何一个展示学校的机会。这就需要每个学校给政府讲故事,讲好自己的故事,不会讲故事的大学实际上是得不到好机会的。

  二是面向社会。虽然我国大学的资源配置是政府主导模式,但是资源配置的市场模式正在逐步发育。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了一个观点,要让资源配置在经济领域起决定性作用,在社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市场在教育领域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要面向市场办学,我们要善于利用有利于大学的排名来增加学校的美誉度。我们知道,社会上的大学排名很多,有些排名对学校有利,有些排名对学校不利,作为能动的主体,我们当然可以选择,我们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大学排名或者说质量证据,增加学校的美誉度。

  三是面向竞争对手,面向同型大学。我们争夺资源,实际上就是与兄弟院校争夺资源。因此我们要打造品牌,实际上就是要打造比较优势或特色。为了与其他同类大学区分开来,我们有必要引入大学品牌识别系统。品牌识别系统是从办学理念到大学制度,再到行为方式,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标识性的东西。总的来说,大学排名会影响大学获得资源的能力,影响大学的品牌,影响大学的地位,大学排名实际上是利用大数据对大学质量的一种评估。

  大学质量评估的全球趋势

  大学质量评估实际上是在寻找质量证据。不管是建立大学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还是建立大学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我们都在寻找能够证明自己办学有质量的证据,而且这种证据最好是数字。现在流行基于大数据的管理,我们如何辨别和收集数据?这就涉及我们对大学质量的理论预设。关于大学质量证据的假设有很多,我们究竟要从哪些方面去寻找证据呢?

  关于大学质量的理论预设,世界上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五种:

  第一,高成本是大学的质量证据,即一所大学投入的成本越高,质量就越高。这种观点在国内外都特别流行,比如,我国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审核评估,实际上背后追求的就是用高成本来代替质量,考核的指标是投入性标志,如生师比、生均校园面积、生均图书资料、生均教学经费等,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投入多就有质量,投入少就没有质量。这种观点在国外也很流行,像哈佛大学说自己本科生均教育成本是100万美元,没有任何大学能比,实际上也是用高投入证明自己的质量。

  第二,卓越的学术产出是大学的质量证据,即产出了多少学术成果,培养了多少优秀的人才。

  第三,学生学习投入度是大学的质量证据。学生学习投入度越高就越有质量,学生学习投入度越低就越没有质量。

  第四,雇主满意度是大学的质量证据。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的学生满意不满意,雇主满意就说明有质量。

  第五,高就业率是大学的质量证据。我们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认为高就业率就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证据。这是目前关于大学质量证据的五种观点,我个人认为,任何一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任何一种观点都很片面,我们应该综合运用这些质量证据。

  从评价主体来看,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质量评判标准:一是判断的标准,即学校的绩效或者质量的判断依赖于一个预先制定的判断标准,也就是学校预设的发展目标,现在的审核性评估就是用学校自己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审核性评估。二是比较的标准,一所大学的质量或者绩效依赖于与别的组织的表现相比较来判断好坏,这是很多学校在制定战略规划时经常运用的方法,叫作同型比较。三是专家的标准,也就是学校的质量或者绩效是按照专家的观点和价值观来判断的。这就是国际上流行的同行评价。国外很多大学以5至7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学科专业的外部评估,聘请同行专家对具体的学科和学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带有专家自己的价值观。这些标准各有优劣,也充满争议。

  尽管人们对大学质量评估充满分歧,但是人们在大学质量评价方面依然取得了一些共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大学质量的全球共识:

  一是结果导向原则,或者叫作产出导向型评价。现在很多搞大学排名的人都知道“柏林原则”,这个原则强调大学排名必须要以结果作为依据。“结果”实际上就是产出指标,也就是说不要过于依靠投入指标,因为投入指标只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只是维持大学组织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只能反映大学的一般状况。只有学校的产出指标才能提供大学质量更为精确的评价。

  二是协商评估原则。一切评估都是主观的,因为任何评估都带有价值判断。现在有很多的评估自称特别客观,特别科学,这一定是骗人的,因为大学的评估不是一个客观过程,而是一个社会政治的过程,其中有价值观的问题。正是因为有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应该追问,在评估中谁的价值观占据指导地位?我们认为不能让任何一个群体的价值观占主导地位,因为这容易淹没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所以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评估就是协商性评估。也就是说,在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中以及在评估过程中,要重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重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主张、焦虑和争议,要在各方充分交流和对话的基础上,最后达成共识,这种共识就是质量标准。

  三是多维评估原则。任何单一的证据都不能有效地评价一所学校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坚持多证据原则,拒绝在单一指标或者证据基础上评价大学的表现,而应该采用有效的多证据。因此大学证据的选择应有多个数据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应该进行观测。

  四是可行性原则。现在有很多的评估和排名,尤其是外部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设计得特别理想,但是由于大学的很多数据是不公开的,因此数据无法获得。有些大学排行榜很有影响力,不是因为它的指标体系设计得多么科学全面,而是因为它的数据可靠、可信。所以我们认为数据必须是可采集、易采集的数据。不容易采集的数据,指标体系再完备、再合理也没用。一言以蔽之,我们采集的数据必须是具有权威性、没有被污染的。


广告